《天津工业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创新机制体制 组建学科创新团队
促进学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期次:第112期   作者:石晓霞  茉  陈   查看:335   










  学科建设是一所大学学术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高等学校的竞争说到底是学科水平的竞争。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只有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并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确实做到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才能推动其快速发展,并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制约学科发展的瓶颈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校的学科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们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学科建设和国内重点院校,甚至同类型的高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广大师生对学校发展的期待相比,也有很大距离。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我校的学科建设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目前,无论是从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对生师比的要求,还是按全国研究生与导师的平均生师比计算,我校师资队伍的总量尚有一定的差距;另外,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促进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等方面分析,我校教师队伍不论是在教育教学创新能力、还是在科研水平和能力以及开展社会服务的能力等方面的整体水平均亟待提高。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要想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学科发展要想上水平,当务之急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学科化分越来越细,而技术综合的程度却越来越高。高等学校如何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做到“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方方面面人才的智力优势,在尊重学科建设规律、科学研究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前提下,着力组建学科创新团队,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科建设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这是实现学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举。
  二、4800万组建学科创新团队
2007年初,天津市启动了高等学校“十一五”综合投资规划学科建设项目,明确提出学科建设项目的投资重点将是创新团队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环境建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破除学科发展的瓶颈,挖掘学科发展潜力,为学校的持续良好发展提供保障,工大人以前瞻的意识,站在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创新团队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关键。
  学科创新团队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如何科学合理设定团队建设目标、团队中各层次人员的构成及团队带头人的遴选、团队的定位、团队的权限以及团队工作计划和团队年度考核以及建设期满的验收考核等方面,具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学校学科建设办公室从2007年3月开始着手准备,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可借鉴经验少等困难,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首先从机制体制建设入手,以团队建设为目标,先后制定了《天津工业大学学科建设管理办法》(津工大[2007]220号)、《天津工业大学“十一五”综合投资学科建设项目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 (暂行)》(津工大 [2007]221号)、《关于公布首批天津工业大学“十一五”综合投资学科建设项目创新团队立项建设的通知》(津工大 [2008]38号)、《天津工业大学“十一五”综合投资学科建设项目创新团队建设经费管理办法(试行)》(津工大[2008]39号)、《天津工业大学“十一五”综合投资学科建设项目创新团队年度和建设期满考核方案》等相关文件,从机制体制上有力地保证了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健康发展。2008年3月学校启动首批24支创新团队建设,包括1支A类创新团队、10支B类创新团队、13支C类创新团队。另有4支正在培育的创新团队。
  与此同时,学校合计投入4800万元用于创新团队建设,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学科创新团队建设。首先,在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若干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相对合理的学科梯队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其次,围绕创新团队的主攻方向,积极建立创新平台,不断整合优化仪器设备资源,提升教学科研装备水平和使用效率。第三,潜心营造教学科研、勇于创新的和谐学术氛围,构建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仪器设备资源优势的创新体系,保证学科创新团队健康发展。
  三、创新团队建设初见成效
机制体制的创新和充足的资金保障,充分调动了创新团队组成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他们抓住契机,以科研课题为纽带,以学科创新为核心,以提高学科实力为宗旨,围绕团队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各个团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由李嘉禄教授带领的“先进纺织复合材料”创新团队,所研制的“卫星结构用高性能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整体的研制及其生产线的建设”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研究成果应用在“嫦娥一号”卫星上。
  由肖长发教授带领的“纤维新材料”创新团队,紧紧围绕材料学科“十一五”综合投资学科建设项目规划任务书中 “纤维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方向,在纤维新材料(中空纤维膜、纳滤膜、管式膜和功能及高性能纺织纤维)成形理论与制备技术、纤维材料结构与性能、功能纤维制品制备及其应用三个研究方向不断努力。团队今年新增国家863重点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天津市重点项目2项,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和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1篇,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 (含1项国际发明专利),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新引进博士后1名、博士1名。目前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承担2008年天津市2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 “高性能分离膜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关键技术开发。
  由陈莉教授带领的“功能及智能高分子材料”创新团队,近一年来该团队已在论文发表、科研立项和奖励、专利申请上取得较多荣誉和成果。现已引进博士生4人 (含1名韩国博士后),新增科研项目6项 (其中863计划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天津市高等学校发展基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SCI、EI收录4篇,ISTP收录3篇),获得专利授权2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协办国内学术会议2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5次。此外,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天津市技术发明三等奖各一项。
  由李建新教授带领的“能源与环境材料”创新团队在科研成果、团队管理与运行制度建设、团队成员的培养三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组建以来新增科研项目3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面上项目1项),发表论文27篇,其中被SCI收录2篇,被EI收录6篇,重要期刊6篇,核心期刊2篇,国际会议论文13篇;申请专利2项。
  由牛萍娟副教授带领的 “通信中的关键光电子元器件”创新团队,组建以来,基本完成半导体照明检测平台建设;制定了汽车用LED前照灯国家强制标准稿,通过全国汽标委分委会审查,并完成天津市地方半导体照明草案;完成高亮度外延片中试线和标准化大功率产品线建设。2008年11月上旬,计划依托我校组建20余家参与的产学研联盟,计划成立首个半导体照明专业方向。

天津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968次访问,全刊已有951597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