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请期待着奇迹的降临

   期次:第227期   作者:服工1503 杨明蔚   查看:28   

  “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我跟你说,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木器组的屈峰老师一边打磨着手里的器件,一边在电影旁白里用一种平稳而厚重的嗓音说着这段话,我不禁为之一震。
  《我在故宫修文物》重点记录了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片中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展现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第一次近距离展现文物修复专家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第一次完整梳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第一次通过对文物修复领域 “庙堂”与“江湖”互动,展现传统中国四大阶层“士农工商”中“工”阶层的传承密码,以及他们的信仰与变革。
  “择一事,终一生”是这部纪录片传递给观众最强烈的东西,那些从事着文物修复的工匠师傅们从十几岁出师开始就一直跟文物打交道,大大小小的修复工作数也数不清,哪怕两鬓斑白,他们的技术手法依然熟练到信手拈来,我既震撼又感动,那些旷世奇作之所以能在今天继续发光发热被人欣赏,自然离不开这些幕后工作者的努力和坚持,这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奇迹。
  你可以在所有的文物修复工作者身上看到一种光芒,无论他们年轻或者年长,那种光芒是全情投入时散发的专注的光芒,也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散发着蓬勃生命力的光芒。好比说最受欢迎的钟表王师傅,他是故宫文化修复钟表组的负责人。修复钟表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温度湿度,某个齿轮的位置都要经过反复推敲,一旦出错很有可能就要全盘重来,所以这项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王师傅给人的感觉是不太爱说话,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幽默,很多人都喜欢他在钟表拍卖会上对某个知名收藏家的暗讽,因为只有见过大海的人不会憧憬小溪。当然更多的人尊重的是他在看钟表展时流露出来的惋惜,齿轮一上,音乐会想起,装饰钟表的器件会随之转动,既有趣又精致,但是经修复的作品被展出后只能静静地放在那里,王师傅可能也在心疼那些绝妙的作品不能让世人欣赏到它最精彩的部分吧。
  他们与文物的相遇相知,他们的技法传承和发展,他们做人与处事的态度,我们都能从这部纪录片中略知一二。你会发现,其实他们与文物、与世界的关系好像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他们爱文物,却不会刻意小心翼翼地对待它们;他们沉着稳重却都有着自己的“小心眼”和“坏点子”,他们也会偷偷溜出故宫抽根烟,也会成群结队地摘故宫树上结的枣,虽然他们从事的工作离我们似乎很遥远,但是他们的生活与我们并无二异。
  “总想留下点什么给后来人。”王津师傅看着橱窗平静地说出这句话。说着似乎很容易,但要做成真的难上加难,我们现在能在各大博物馆里,享受古今的碰撞,见识古代的艺术成果,讶异于老一辈的手艺,都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无私无畏地付出着自己的匠人精神,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一道宫门,两重世界。
  这座辉宏的故宫究竟还藏着多少未知的奇迹?

天津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575次访问,全刊已有951606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