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春风化雨润桃李

———记“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获得者、我校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周旭光教授
   期次:第249期   作者:学生记者 张瑜 张子煊 孟艺瑄   查看:14   



  周旭光,1959年10月出生。1978年9月考入辽宁大学化学系,1982年7月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7月被分配到辽宁省锦州医学院(现改名为:辽宁医科大学)任教,主讲基础化学和物理化学。1988年晋升为讲师。1990年9月至1991年7月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做访问学者。1994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1月调入天津工业大学材化学院任教至今,主讲过无机化学、基础化学、纺织化学和普通化学等课程。2003年9月至2004年7月在南开大学做访问学者。2005年11月晋升为教授。2007年3月至2011年07月在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专业攻读在职硕士并获硕士学位。

  盛夏的炎热使人稍感黏腻,但是看到周旭光教授时,她的亲切和善如清风拂过,驱散了夏日的烦躁。周旭光老师已在教学岗位上奋战了36年,耕耘了自己的一方沃土,也收获了桃李一片。

讲好每一堂课

    课堂一直是周旭光最重视的一个方面。作为教师,优质的授课效果是立身之本。然而讲好每一堂课却并不简单。即便有三十多年的教龄,对所授知识烂熟于心,周旭光依然重视每次课前的备课工作。在每次备课中,她总会将PPT的内容反复确认三遍以上,以保证课件内容对知识的完全覆盖,同时确保讲课速度的适当,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消化知识。她也很重视课前的十分钟,她总是提前进入教室,和学生们充分交流,帮助她们答疑解惑。严谨如初的备课态度,以及对课前时间的充分把握,造就了周旭光优质的课堂效果。

  在课堂上,周老师总是带领同学们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来接受新知识。从旧知识中提出新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知识系统,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容是如何展开,如何形成网络的,以此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
  课堂上的互动是周旭光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在一番讲解后,周老师会通过与同学们的互动反应来判断同学们是否听懂了,如果没懂,就会用另一种方式,从另外一个角度再进行讲解,直到学生们弄懂为止。
  除了理论课外,周老师也参与实验课的教学。每次实验课前,她都会事先将实验步骤进行分解,详细地为学生们演示每一步实验操作并讲清其原理。周旭光认为,实验课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实践与理论的充分结合,才能使学生的知识架构更加牢固。正是因为她对实验课堂的重视和对学生的细心指导,她辅导的多名学生在天津市大学生化学竞赛实验技能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身为一名资深教师,课堂一直是周旭光最喜爱的地方。即使上一天的课都不觉得疲惫,一踏进教室就会精神焕发。传授知识的喜悦使得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

成为一个先行者

    周旭光不仅在教学上亲力亲为,同时也在教学改革上不断创新,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多年的教学经验让她积累了很多心得体会,结合参考多种文献资料,她撰写了三篇教改论文,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她多年来在教学上的积累。其中的《工科无机化学多媒体教学探析》教学论文,详细探讨了多媒体对于课堂教学的利与弊,并总结出工科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在她看来,多媒体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便于理解,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但同时也会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削弱老师的授课效果。因此她认为,要注重课件的制作与课堂的相关性,让课件作为辅助方式,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

  在课程改革中,周旭光一直走在前列。无机化学理论课在课程改革中由原来的六十课时缩减至现在的四十五课时。为了配合课程改革的步伐,周老师先后主编了适合我校无机化学教学的《无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实验与学习指导》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借鉴了现有的教材。两部教材均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无机化学》出版时,恰逢周老师从教三十年,这也是对她三十年教学工作总结的一个嘉奖。她还参与了清华大学出版社智学苑+(2)———《无机化学》教材的辅助配套数字教学网络资源MOOC-SPOC平台的建设。完成了包含学习指南与知识扩展的极具课程特色的天津工业大学无机化学课和无机化学实验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带领课程组教师制作了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微视频16项和PPT课件。连续两年参与并指导了环化学院化学嘉年华之化学走廊活动,收到了可喜的效果最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课程改革又将无机化学的课时缩短为三十课时。作为无机化学课程负责人,她又成为了那个走在最前面的人。重新整理课件,确保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不会浪费,使学生们以最高效的方式学到最核心的知识。

增强能力,培养品质

    为了解决工业污染问题,为了让学生们具有环保意识,发展绿色化学被提上了日程。身为化学学科的教师,周旭光会对同学们反复强调实验药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各种危害和后果,让同学们懂得如何通过规范的操作来减少危害。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还帮助同学们树立了绿色化学的意识。

  在她看来,身为化学学科的学生,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提高动手能力,培养正确的道德观、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更为重要。
  周旭光也担任过班导师。她积极督促同学们的英语学习,努力提高英语能力。在她看来,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应当重视英语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因为这是工具,是必须的实用技能。
  周旭光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她认为正能量能够感染他人。她鼓励学生“健康生活,快乐学习,不要在奋斗的年龄选择安逸”。期末过后,她会购买一些小礼物,奖励表现好的同学。学生生病时,她会专程买东西探望。学校发放的班导师费及学院颁发给周老师的奖励金,都被她作为班费用在了学生身上。不仅是学生,学生家长不幸患病时,她也会积极地帮助学生想办法解决困难,主动联系学办老师帮助学生参与勤工俭学。源于周老师这样课堂内外对学生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她会经常收到学生们的祝福,她也因此觉得很是欣慰。
  三尺讲台,三千桃李。周旭光老师用三十六年的时间,在讲台上书写着化学的传奇,让知识的雨露浇灌着每一片桃李。

天津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657次访问,全刊已有9515849次访问